跳转至

学术研究和学术写作

学术研究,其核心在于通过系统而严谨的方法,探索未知、验证假设、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它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增进人类理解,并推动社会整体的进步。与日常的探究不同,学术研究强调其系统性、严谨性与可验证性,所有结论都必须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且能被同行重复验证,同时,它必须对现有的知识体系有所贡献。

在学术研究中,跟大学生关系最密切的部分就是学术论文的撰写,即学术写作。


学术研究的类型

学术研究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类。

按照学科领域划分,研究可分为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社会科学(如社会学、经济学)、人文学科(如历史、文学)以及工程与技术等。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区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基础研究旨在探索基本原理,扩展人类知识的边界,不以直接应用为目的;应用研究则旨在解决特定的实际问题,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可行的方案;而发展研究则进一步将应用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可行的产品、系统或方法。

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研究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混合研究。定性研究通过访谈、观察等非量化方式,深入理解现象背后的意义;定量研究则通过问卷、实验等量化方式,使用统计分析来验证假设;混合研究则结合两者的优势,互为补充。


开展学术研究的流程

一项完整的学术研究通常遵循一个严谨的流程。

第一步是选题与文献综述。 成功的学术研究始于一个有价值且可行的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文献综述,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独特性和空白点。

第二步是研究设计与方法论的确定。 在此阶段,需要明确研究类型,并选择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如问卷、访谈、实验)和数据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内容分析),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第三步是数据收集与分析。 这一步要求研究者规范地收集数据,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并运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第四步是论文撰写与发表。 学术论文通常包含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在撰写完成后,研究者需选择合适的期刊或会议进行投稿发表。


学术写作

通常来说,国内论文需要遵循 GB/T 7713.2-2022《学术论文编写规则》,而国外人文学科的论文多遵循APA格式。


国标格式结构

GB/T 7713.2-2022《学术论文编写规则》全文可在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查阅,以下引用其第四章 组成部分:

4.1 一般要求

论文一般包括以下3个组成部分:

a) 前置部分;

b) 正文部分;

c) 附录部分。

论文各部分的构成及相关的元数据信息按照附录A进行。

4.2 前置部分

4.2.1 题名

题名是论文的总纲,是反映论文中重要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

题名中的词语应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所需的实用信息,应使用标准术语、学名全称、药物和化学品通用名称,不应使用广义术语、夸张词语等。

为便于交流和利用,题名应简明,一般不宜超过25字。为利于国际交流,论文宜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

下列情况允许有副题名:题名语义未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研究成果分几篇报道,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以区别其特定内容;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申或说明者。

题名在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时应保持一致。

4.2.2 作者信息

论文应有作者信息。作者信息具有以下意义:拥有著作权的声明;文责自负的承诺;联系作者的渠道。作者信息的内容,一般包括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及通信方式等。为利于国际交流,论文宜有与中文对应的外文(多用英文)作者信息。

对论文有实际贡献的责任者应列为作者,包括参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相应贡献,以及参加论文撰写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个人或单位。个人的研究成果,标注个人作者信息;集体的研究成果,标注集体作者信息,即列出全部作者的姓名,不宜只列出课题组名称。标注集体作者信息时,应按对研究工作贡献的大小排列名次。

如需标注中国作者的汉语拼音姓名,应执行GB/T 28039的规定,即姓在前名在后,双名连写,其间不加短横线,名不准许缩写。国外作者的姓名,应尊重其各自的姓名拼写规则。

作者信息的位置宜置于题名之下。

论文可标注通信作者的有关信息。此项目也可标注在文末。

4.2.3 摘要

论文应有摘要。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不阅读全文就可以获得必要的信息。为利于国际交流,宜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摘要的撰写应符合GB/T 6447的规定。

摘要的内容通常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宜采用报道性摘要,也可采用报道/指示性摘要、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可采用结构式。

摘要中可以有数学式、化学式、插图、表格等,但不应含有数学式、化学式、插图、表格、参考文献等的编号,不宜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对摘要中首次出现非公知公用的简称、外文缩略语和缩写词,应给出全称、中文翻译或解释。

中文摘要的字数,原则上应与论文中的成果多少相适应,在一般情况下,报道性摘要以400字左右、报道/指示性摘要以300字左右、指示性摘要以150字左右为宜。中文摘要、外文摘要内容宜对应,为利于国际交流,外文摘要可以比中文摘要包含更多信息。

摘要宜置于作者信息之后。外文摘要可置于中文摘要之后,也可置于正文部分之后。

4.2.4 关键词

论文应有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便于文献检索从题名、摘要或正文部分选取出来用以表示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关键词要有检索意义,不应使用太泛指的词,例如“方法”“理论”“分析”等。关键词的撰写应符合CY/T 173的规定。

关键词宜从《汉语主题词表》或专业词表中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地区、人物、产品等,可选作关键词。

为利于国际交流,宜标注与中文对应的外文(多用英文)关键词。

每篇论文以选取3~8个关键词为宜。

关键词宜置于摘要之后。

4.2.5 其他项目

论文前置部分要求、建议或允许标注的其他项目如下。

a) 基金资助项目产出的论文,应标注该基金名称及项目编号。

b) 宜标注收稿日期,可同时标注修回日期。此项目也可标注在文末。

c) 可标注引用本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d) 可标注论文增强出版的元素以及相关声明,如二维码、网址链接、作者声明等。此类元素也可标注在论文其他部分的适当处。

4.3 正文部分

4.3.1 一般要求

正文部分通常包括引言、主体、结论和参考文献等。正文的表述应科学合理、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文字顺畅。

4.3.2 引言

学术论文一般有引言。引言内容通常包含研究的背景、目的、理由,预期结果及其意义和价值。

引言的编写宜做到:切合主题,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创新点,客观评介前人的研究,如实介绍作者自己的成果。

4.3.3 主体

主体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占论文的主要篇幅,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均在此部分阐述或展示。

主体部分应完整描述研究工作的理论、方法、假设、技术、工艺、程序、参数选择等,清晰说明使用的关键设备装置、仪器仪表、材料原料,或者涉及的研究对象等,以便于本专业领域的读者可依据这些描述重复研究过程;应详细陈述研究工作的过程、步骤及结果,提供必要的插图、表格、计算公式、数据资料等信息,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说明和讨论。

主体部分的结构,一般由具有逻辑关系的多章构成,如理论分析、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等内容,均宜独立成章。

4.3.4 结论

结论是对研究结果和论点的提炼与概括,不是摘要或主体部分中各章、节小结的简单重复,宜做到客观、准确、精练、完整。结论应编章编号。

如果推导不出结论,也可没有“结论”而写作“结束语”,进行必要的讨论,在讨论中提出建议或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等。

4.3.5 致谢

致谢是作者对论文的生成作过贡献的组织或个人予以感谢的文字记录,内容应客观、真实,语言宜诚恳、真挚、恰当。

致谢内容可用与正文部分相区别的字体,排在结论或结束语之后,一般不编章编号。

4.3.6 参考文献

论文中应引用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符号、著录格式以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应符合GB/T 7714的规定。

参考文献表既可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采用著者-出版年制,但全文应统一。采用顺序编码制组织的参考文献表应置于文末,也可用脚注方式将参考文献置于当页地脚处。

列于文末的参考文献表可以编章编号。

4.4 附录部分

附录部分是以附录的形式对正文部分的有关内容进行补充说明。

论文一般不设附录;但那些编入正文部分会影响编排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有碍论文结构的紧凑性、对突出主题有较大价值的材料,以及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设备、技术等的详细描述,可作为附录编排于论文的末尾。


附:国标引用格式参阅 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附:学术论文的构成元素

组成 必备性 功能
前置部分 题名 必备
作者信息 必备
摘要 必备
关键词 必备
其他项目 部分必备或可选
正文部分 引言 必备
主体 必备
结论 有则必备
致谢 可选
参考文献 必备
附录部分 附录 有则必备

附:学术论文中使用的字号和字体

组成部分 文字内容 字号和字体
前置部分 中文题名 小2号黑体
作者姓名 小4号楷体
工作单位及通信方式 小5号宋体
中文摘要、关键词 题小5号黑体,内容小5号仿宋
英文题名 4号黑体
英文作者姓名 5号宋体
英文工作单位及通信方式 小5号宋体
英文摘要、关键词 题小5号黑体,内容小5号宋体
其他项目 小5号宋体
正文部分 引言、主体、结论的章编号和标题 小4号黑体
引言、主体、结论的节编号和标题 5号黑体
引言、主体、结论的正文内容 5号宋体
插图、表格编号和标题 小5号黑体
表格内容、表注和脚注 小5号宋体
致谢 题5号黑体,内容5号楷体
参考文献 题(及章编号)小4号黑体,内容小5号宋体
附录部分 附录 编号、标题小4号黑体,内容5号宋体

APA格式结构

APA格式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标题页 (Title Page)

这是文章的第一页。它包含以下内容:

  • 文章标题 (Title of the Paper): 居中,位于页面上半部分。标题应该简洁、准确地反映文章内容。

  • 作者姓名 (Author's Name): 在标题下方,居中。如果有多个作者,用逗号分隔。

  • 机构名称 (Author's Affiliation): 在作者姓名下方,居中。这是作者进行研究或撰写文章的机构(例如,大学、研究中心)。

  • 课程名称和编号 (Course Name and Number): 如果是学生论文,需要包含课程信息。

  • 导师姓名 (Instructor's Name): 导师的全名。

  • 提交日期 (Due Date): 论文提交的日期。


2. 摘要 (Abstract)

摘要是文章的简短总结,通常不超过 250 字。它应该能够让读者快速了解研究的要点。摘要应包含:

  • 研究问题 (Research Question): 你的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

  • 方法 (Methodology): 你是如何进行研究的(例如,参与者、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方法)?

  • 结果 (Results): 主要的研究发现是什么?

  • 结论和影响 (Conclusion and Implications): 你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对未来的研究或实践有什么影响?


3. 正文 (Main Body)

3.1 引言 (Introduction)

引言部分是正文的开头,通常没有标题。它旨在引导读者进入你的研究主题。引言应包括:

  • 背景信息 (Background Information): 介绍研究的广阔背景,帮助读者理解主题的重要性。

  • 文献回顾 (Literature Review): 总结和讨论与你的研究相关的现有文献。这部分应展示你对该领域的了解,并指出当前研究中的空白或不足。

  • 研究目的和假设 (Purpose and Hypotheses): 明确陈述你的研究目的以及你的假设(即你期望的结果)。

3.2 方法 (Method)

这部分详细描述了你进行研究的方式,以便其他研究者可以重复你的实验。它通常包含以下子标题:

  • 参与者 (Participants): 描述研究的参与者(例如,人数、年龄、性别、招募方法)。

  • 材料/设备 (Materials/Apparatus): 描述你在研究中使用的工具、问卷、设备等。

  • 程序 (Procedure): 详细说明你进行研究的步骤,包括对参与者的指示、数据收集过程等。

3.3 结果 (Results)

结果部分客观地报告你的研究发现,不进行解释。你应该使用文字、表格和图表来呈现数据。

  • 统计分析 (Statistical Analyses): 报告你使用的统计方法和结果(例如,t 检验、ANOVA)。

  • 图表和表格 (Figures and Tables): 用来更清晰地展示数据,每个图表和表格都必须有编号和标题,并在正文中引用。

3.4 讨论 (Discussion)

这部分是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它通常包括:

  • 主要发现总结 (Summary of Major Findings): 再次简要总结你的主要结果。

  • 结果的解释 (Interpretation of Results): 解释你的结果,并与引言中提到的文献进行对比。你的结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设?

  • 研究局限性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坦诚地指出你的研究存在的不足或限制。

  • 未来研究方向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根据你的发现,提出未来可以进行的研究。

  • 结论 (Conclusion): 简要总结你的研究的整体贡献和意义。


4.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这部分列出所有在文章中引用的文献。

  • 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列表必须按照 APA 格式进行排版,通常是按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

  • 准确性: 确保列表中的每一篇文献都在文章正文中被引用过,反之亦然。


5. 附录 (Appendix)

如果需要,附录部分可以包含一些对正文的补充材料,例如:

  • 问卷 (Questionnaires): 你在研究中使用的问卷副本。

  • 额外数据 (Supplementary Data): 无法放入正文的详细数据表格。

  • 详细实验步骤 (Detailed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对方法部分的更详细的说明。

关于APA格式,可以参考以下这篇文章,有较为详细的解读:APA格式使用全解(适用于论文)

以及国外一所高校提供给学生的参考资料,非常详细:APA_7th_Format_and_Citation_Student_Guide_ASC